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褚君浩院士等政企学研代表共话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NBA

时间: 2024-04-06 22:41:58 |   作者: 小九直播NBA

  图:以“科学技术创新·智造嘉速”为主题的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四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场。

  12月18日下午,以“科学技术创新·智造嘉速”为主题的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四期)智能制造专场在嘉定新城举办。本期讲坛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嘉定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主办,并得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的特别支持。

  嘉定区相关政府机构、智能制造领域前沿专家学者,智能制造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机构等近200位代表出席线下活动。新华社现场云以及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线上逾万名观众同步收看,线上下共同探寻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进一步构建智能制造产业新发展格局,接续增强智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嘉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祖芳在致辞中表示,嘉定作为上海的产业重镇和制造业大区,也是沪宁发展轴上重要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2022年工业规上总产值5520亿元,在市郊八区名列前茅。依托在汽车制造业领域的先发优势,嘉定重点聚焦发展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施及精准医疗和在线新经济等新动能产业。同时牢牢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嘉定从“制造大区”迈向“智造强区”。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在致辞中提到本次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一次走出陆家嘴,走进智能制造公司发展的“沃土”——嘉定。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的“桥头堡”、“先行者”,嘉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链集聚优势,形成了一批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特色的优质载体,“嘉定智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内的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

  未来,本系列讲堂将继续走进上海其他各区,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充分的发挥长三角辐射带动作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作为新华社的直属机构,也将继续发挥自身在信息发布、资源整合、学研机构联动和品牌赋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促使大讲堂紧扣“高水平发展”主题,聚焦新兴和未来产业,整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各方力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营造中小企业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赋能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朝着高水平迈进。

  宁波银行在致辞中提到,宁波银行稳健发展26年间,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聚焦“iSMART+”智慧银行这一金融科技发展的策略,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目前拥有科技团队超7000人、科技系统超400套,在同类银行中建立起一定的比较优势,2022年荣获财联社“年度最佳金融科学技术创新奖”,依靠科学技术驱动实现商业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宁波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以“支持实体,服务中小”为经营宗旨,与地方发展共生共荣。上海分行从始至终坚持“宁波风格”,不断探索“上海模式”,实施科技公司、专精特新企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上海地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过2400家、市场覆盖率过半。此外,宁波银行致力于探索“生态融合、多元链接、价值赋能”的发展路径,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线下主题活动,与科技型企业携手并进。

  嘉定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张敏从“政府视角看未来”出发,发表题为“做好代言人,当好合伙人”的主题演讲,主要从资源禀赋、产业生态、科创氛围、营商环境四个视角解读了嘉定区如何赋能高质量产业高质量发展。张敏表示,嘉定区是一个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创新之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网路便捷,经济要素活跃,开放程度走在前列。嘉定区肩负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和五大新城建设的“上海战略”两大使命,紧抓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动能产业方面,嘉定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张敏指出,嘉定“3+1”新动能产业的转型布局都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息息相关。汽车产业在国内单体城市中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顶级规模、产业生态最优;集成电路已形成涵盖中试、研发和量产的4条半导体重要产线,承担着汽车“补芯铸魂”的重要使命担当;生物医药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加持下进一步加快高性能医疗设施研发与生产;在线新经济向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在线文娱和智慧交通四大维度精准发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围绕“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表主旨分享。他表示,智能化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在人工智能中应用广泛,其核心在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高水平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仪器设施,优质的半导体芯片以及核心零部件,三者缺一不可。在智能制造领域,智能化系统的两大核心技术,一是实时感知技术,二是智慧分析技术。智慧分析技术相当于大脑,传感器实时得到信息。传感器在类型上有所区分,目前中国对高端传感器的需求量巨大,这一产业未来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褚君浩展望了未来我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的发展,他认为,太阳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的应用将成为焦点。能源墙、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新兴技术,将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家庭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数字物流、教育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亮点。与此同时,大数据的获取和智慧分析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数字化,科学技术创新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不同学科和多种技术的融合交叉将成为未来集成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智能时代背景下,随信息传感分析和数字技术水准不断提升,传感器物联网与智慧低碳智能制造产业也将逐步加速发展,数字化的经济的高水平发展指日可待,新质生产力必将强盛国力,造福于民。

  蔚来汽车制造运营部总监任广东以“蔚来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蔚来汽车作为创新型企业的代表,在智能制造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他首先介绍了企业的发展近况,蔚来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坚持从用户利益出发,依托全球研发团队,涵盖了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刚刚完成到NT2.0平台的升级切换,以满足更多客户的真实需求。目前,公司全世界内拥有超7500项专利,全栈的技术自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蔚来量产8款产品,全球换电站数量接近2300座,结合超充站及接入的充电桩,给用户更好的提供了绝佳的补能体验。

  任广东提到,在蔚来汽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作为公司技术全栈自研的重要部分存在的。好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能力可以有力支持产品的工业化落地,高效率、高质量地交付每位蔚来用户的车辆;用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生产,解放人力的同时提升了交付的可靠性、稳定性,也让员工有更多愉悦感受,可以把蔚来的产品打磨得更具竞争力。最后,他展示了公司未来的智能制造发展路线,并强调今后工程技术自研、流程数字化、工业数字化与AI应用的重要性,在这些方向上,蔚来的智能制造都会坚持走在业内前沿,也期待同行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切磋。

  上海大学教授、上海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董事长袁建军围绕“从研发转化的视角谈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视角发表讲话。袁建军分享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洞察,以及在科研成果研发和转化方面的实践经验。首先,他强调了研发与转化之间的关系。研发具有周期长、利润不明确的特征,因而在科技型企业中,研发必须与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工程师需要参与股权分配环节,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袁建军表示,科技型创业企业所需的条件,包括强大的团队、技术优势、市场能力、资本、以及政策支持。他针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强调,机器人产业具有巨大发展的潜在能力,特别是在与别的行业的融合,比如机器人+农业等。会上,他对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作了分析,并对机器人产业的未来作了展望。

  杭州集世迈新能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架构师兼总裁郑有为聚焦新能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展开题为“新能源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趋势”的精彩论述。双碳背景下,我们国家新能源转型速度加快,将主要的化石燃料转向更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扩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规模。过去一年,国家新能源车销量主要由头部车企贡献,高端新能源车将走上加速扩容之路。郑有为特别指出,新能源叉车与国内国际需求共振,行业增速令人瞩目,锂电化和国际化驱动有助于中国新能源叉车公司实现“弯道超车”。

  城市新能源化政策朝着优化交通结构,全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转向。依托日益细化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智能装备企业应当锚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创新和专精特新,贯彻精益生产、以客户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制造理念。郑有为强调,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要抓好数字化转型机遇,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瞄准公司发展痛点、聚焦具体应用场景。

  最后,郑有为分享集世迈股份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案例。企业深耕新能源智能网联物流车、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新能源智能堆高搬运车(新能源叉车)、数字物流Y-SPACE集成模块等核心产品,聚合传感集成、电子模块、核心智控、智能物联等技术创新,突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合拳,驱动以“聚焦”“生态”“合作”为关键的FEC发展的策略,以此来实现有效创新、规模增长、行业引领的发展目标。

  据悉,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系列讲堂聚焦培塑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扎实蓄力,打造上海特色科技赛道产业链新引擎,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构筑现代化高效学习成长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精准打通科技、产业和资本的“组合拳”,进一步强化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助力书写上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