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 从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伤筋动骨”到结构调整的“脱胎换骨”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NBA

时间: 2024-06-22 07:07:51 |   作者: 小九直播NBA

  从“矿业大县”、“全国四大铅锌基地”、“全国黄金吨金县”到“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康养休闲旅游名县”、“2020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林麝之乡”近年来,伴随凤县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的策略的深入实施,地处秦岭腹地的凤县,荣誉称号改变的背后,是宝鸡凤县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理念的缩影,更是凤县绿色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五年来,我们聚焦绿色转型发展,负重前行谋长远,坚定不移促转型,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伤筋动骨换来了结构调整的脱胎换骨。” 总结凤县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凤县人民政府县长蒋铃如是说。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多年努力,凤县在工业转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新材料、特种装备配件、循环利用等新兴起的产业加速成长,初步形成了“三园五基地”发展格局。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建成了林麝小镇、凤椒农业公园等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全域旅游体系初具雏形,旅游服务产品从过去的生态观光游“一枝独秀”转变为红色游、康养游、研学游“群芳争艳”。1月14日至15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一行走进凤县,探访凤县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凤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80%以上来自矿山企业,近年来,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凤县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的策略不断向深入推动,面对转型带来的阵痛和挑战,凤县下大力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着力调整“矿业一元独大”的产业体系,向着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方向迈进。

  凤县逐步推动坑口在海拔1500米以上矿山企业全部关停,全县正常生产经营矿山企业关停2/3以上,全县经济断崖式下跌,大量矿山企业工人面临失业。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凤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企业培育为重点,稳增长、促转型,位于凤县凤州工业园的陕西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凤县产业转型的典范。

  “我们主要生产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拥有从6微米到12微米不一样的规格标准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生产能力,生产的专用铜箔主要供给新能源汽车、手机电池、储能等领域,像比亚迪、宁德时代、天能、南都电池等都有供货,主打的6微米高抗拉锂电铜箔国内仅四家公司能够生产,自主研发的4.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已取得技术突破。”1月14日,陕西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穆国强向记者介绍公司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生产车间的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一卷卷铜箔正在装箱,薄如蝉翼的铜箔仅仅6微米,但它的价格却是普通铜价格的百倍之多,让铜在高科技引领下附加值更大。

  2017年该企业在凤县投资建厂,项目当年落户、当年建设,当年试产,目前该企业已形成年产5000吨6-12微米不一样的规格标准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生产能力,二期项目再建设年产1.5万吨动力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生产线一条,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负极专用铜箔30000吨的生产能力。

  身处秦岭腹地,凤县对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公司生产所需的水都是循环利用,不会出现工业废水排放。”穆国强和记者说,环境保护方面,项目采用密闭式生产模式,生产的全部过程零排放,对空气零污染。公司去年也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了凤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成为凤县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者。

  而在凤县凤州工业园另一处园区,一个投资1.2亿元,年产600万平米无纺布的项目已实现投产。2019年,在义乌、上海从事无纺布行业近20年的凤县人杨波发现,西北五省区在无纺布制造方面有很大缺口,不少驻陕汽车制造企业要支付高额的运输费从南方进购无纺布,因此产生回乡创业的想法。得知这一消息,凤州工业园和凤县包抓领导为其牵线搭桥,找到了凤县本地的投资方,从市场考察、选址到建厂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并免去其5年的厂房租赁费。经过积极筹备,总投资5800万元的陕西鼎川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凤州工业园开建。

  陕西鼎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和记者说,他们生产的无纺布主要使用在在汽车座椅、顶棚、天窗等汽车内饰上,未来公司生产的高端无纺布将有望供给陕西汽车行业,让陕西企业用上自己生产的高端无纺布。

  位于凤县黄牛铺镇的凤县超顺铸业有限公司,新的煤改电技改项目不仅绿色环保,还节省了不少能源,使得企业生产环境也有大幅改变。公司年产叉车平衡重铸件2万台,产值1.6亿元。目前,“特种装备配件机械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生产铸件产能2.8万台,2021年预计产能将达到5万台,产值达到4亿元。

  在凤县“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下,高科技、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各方共识, 经历了生态约束收紧、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疫情影响、816暴雨洪灾等重重困难,凤县顶住压力,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了稳步回升,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一矿独大”的产业格局彻底扭转,一二三产业比例从2015年的4.5:81.5:14调整到2020年的11:57:32,经济结构更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2020年凤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1天,这样的好环境不能不让人羡慕。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借力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凤县深入推动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对旅游业实施再升级,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实践典范。

  1月15日,冬日里的凤县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田间地头忙活,在该公司温室大棚里,“天仙醉”草莓和火龙果长势喜人,让你感受到别有风味的现代化农业气息,不时有游客前来采摘休闲。

  “我们凤县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是以涵盖农业示范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物流园区、旅游度假、康养休闲等多项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3亿元,综合体核心区占地1200亩,核心区建设用地面积246亩。规划区用地总面积5000亩。”1月15日,凤县嘉陵绿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潮向记者介绍田园综合体情况。

  据张文潮介绍说,在凤县以往的矿业发展鼎盛期,他的父亲也是从事选矿行业,随着凤县发展理念的转变,他们也热情参加到凤县这场“绿色转型”发展的大潮中,创立了凤县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

  园区建成智能温室育苗大棚1座、葡萄种植连栋温室大棚1座、草莓种植日光温室大棚6座,建有优质苹果园、花椒园、大樱桃园及杂果园共700亩。南山坡种植双矮苹果700亩、优质核桃100亩、流转土地400亩用于种植大红袍花椒,还有香菇,几乎涵盖了凤县的大部分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采用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系统,让昔日的传统种植插上“智慧农业”的翅膀,园区香菇生产所需原材料当中的木屑,企业与村集体签署协议,代购农户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秸秆、树枝等,使其变废为宝,成为循环农业发展的典范。

  “园区未来还将规划康养中心、旅游休闲中心、民俗展示中心,规划将凤州镇桑园村统一规划为东部旅游休闲区,中部康健养老区,南部农副产品物流区,西部和南山坡规划为农业示范种植区。”张文潮信心满满地说到。

  据了解,除了种植外,凤县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还同时建有养殖规模200只的林麝养殖基地,养殖林麝 68只。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材,价格高昂,被称为“软黄金”。作为“中国林麝之乡”,凤县林麝养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培育发展, 凤县林麝人工养殖已超过1.8万头,占全国60%以上,年产值过2亿元,是凤县的一项主导产业。

  近年来,凤县大力扶持林麝产业,位于凤县红花铺草凉驿的林麝小镇入圈林麝150头,建设有林麝博物馆、林麝良种繁育中心、技术培养和训练中心和林麝疾病治疗中心,成为凤县对外展示林麝产业,彰显林麝文化,提升林麝养殖、疾病防治水平的一个窗口。围绕林麝产业高质量发展,凤县还推出“林麝养殖贷”,今年林麝颗粒饲料加工等项目业即将建成。林麝的全产业链发展,让凤县这项特色产业持续深入推动,在此基础上,林麝小镇将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嵌入林麝产业链,累计为贫困户分红12.66万元,30余户贫困户通过提供饲草获得收益,发挥了林麝特色产业带贫益贫实效,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在旅游产业上,凤县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再升级,全域旅游体系初具雏形,旅游服务产品从过去的生态观光游“一枝独秀”转变为红色游、康养游、研学游“群芳争艳”。

  2020年凤县启动了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园和秦岭地质科技展览馆建设,紫柏山项目用地调整等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旅游专列常态化开通,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68.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2亿元;红色教育培训实现市场化运营,全年培训482批2.9万人次,成功跻身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2020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 酒铺村、东河桥村、阴湾村等5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永生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丰禾山康养基地被命名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筑设计企业,凤县革命纪念馆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航天六院旧址入选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凤县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搭建起了绿色转型发展的四梁八柱,为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鲁鹏飞)

  (原标题:凤县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从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伤筋动骨”到结构调整的“脱胎换骨”)

  •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